(一)傳承中醫藥文化,確立辦院方向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學發生發展過程中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認識生命、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體系,是中醫藥服務的內在精神和思想基礎。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中醫院的文化建設,以中醫藥傳統文化為底蘊,堅持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的“以人為本”,培育“嚴謹、敬業、仁心、博學、傳承、發展”的醫院精神,及“廣施仁術、服務民眾”的服務理念,確立了“弘揚傳統、融貫中西”的辦院方向,既是在保持和發揚傳統特色的基礎上,走現代化發展的道路。“以人為本”是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而醫院文化是醫院發展的深層面動力所在。通過中醫藥文化的繼承、創新、展示和傳播,更利于體現中醫醫院的基本特征,鞏固中醫為主的發展方向,提高核心競爭力,更好地保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 (二)優化醫院環境形象,突出中醫藥文化氛圍 中醫藥文化有著濃重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病人的看病過程也是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過程。優化醫院環境形象,突出中醫藥文化氛圍,利用中國特色的環境形象展示與傳播中醫藥文化。優化診療環境,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以人為本”的濃郁文化氛圍。 醫院門診樓外墻采用淡藍為主色調、象征自然、健康、安靜,配以紅色“中”字變形來的十字,預示五行當中,紅綠相生,生命處于上升階段。 住院大樓以乳白色為主的傳統色調,門診樓大廳、住院大樓大廳、門診樓與住院大樓銜接天橋均采取中國傳統古建筑祥云格的圖樣為主體的木裝飾,中國文化元素濃郁。在門診樓二樓、兩側門診與住院大樓連接天橋、住院大樓二樓設計為中醫藥文化長廊,展示中醫藥文化、歷代醫圣畫像、常用中草藥圖譜、人體生命的起源、生命體質學說、中醫骨傷文化、中醫中藥預防保健、中醫治未病思想、中藥煎煮法、針灸起源及各種針法的運用及適應范圍。 在醫院大門門診樓前廣場放置了刻有“弘揚傳統、融貫中西、廣施仁術、服務民眾”的文化石和被譽為中醫外科鼻祖的華佗雕像。雕像后面兩側各有設有花圃襯托,配種以亞熱帶植物、和桂花樹等藥植物。在門診大廳正中樓梯兩側懸掛富有中醫豐富文化內涵和底蘊的經文“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陰陽調和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 真人者提摯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大醫精誠”、“拯黎元于仁壽”、“濟贏劣以獲安”。 病房統一室內裝修風格,宣傳壁畫統一采用文化長廊的基調布局。門診采用中國古典家具的風格設置診臺、診椅、診床,整個醫院的物品擺設、裝飾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的內涵。讓病人在看病的同時,感受到祖國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廣、普及中醫藥養生、治病、保健的理念和知識,培育群眾對中醫的認同感,正確的了解中醫,認識中醫,共同推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醫院國醫堂建設。國醫堂設在醫院門診樓四樓,占地面積800平方米,設有候診大廳、中藥標本房、收費處、導診、診室和示教室及資料室共15間,在建筑風格、內部裝修、標識和環境形象體系建設中,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 |